工作时间鑫配资,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。
当前范围内,五天八小时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实施的工作制度:8小时工作、8小时休息、8小时自由支配,工作与休息均衡分布。
当然,并非所有国家都把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写进了规章制度里,有些国家没这样写但实际工作小于40小时,还有一些国家虽然写了但工作时间又超过了40小时。
如何衡量人均工作时间?广为人知的工作时间由OECD收集,其数据甚至可追溯到1950年。
其数据分类也比较详细鑫配资,包括全职工作、兼职工作等类型。缺点是其数据仅覆盖OECD国家和极少数非OECD国家。
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,收集了每个月的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数据,你可以在统计部门的报告里找到这组数据。
作者手边可用的OECD数据,是以年为统计基准的,这与我国的周工作时间不是同一统计口径。
在此,作者将各国的年平均工作时间,按照48周换算为周工作时间。为何采用48周?全年52周,要扣除10来天的法定公众假期和10来天的个人带薪假期,平均下来,48周是更接近真实情况的数据。
将OECD国家的数据除了48周鑫配资,就得到各国周平均工作时间,可与我国的数据进行对比。
2024年度,我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小时,高于秘鲁的47小时、墨西哥的45.5小时和哥斯达黎加的45小时,处在遥遥领先的位置上。
克罗地亚和智利的周平均工作时间,也达到了40小时以上,其余国家,包括以色列、韩国、日本在内,均低于每周5天八小时(40小时)的上限。
2024年,包括匈牙利、立陶宛、西班牙、比利时、日本、英国和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,人均工作时间在35小时以下,相当于五天7小时工作制(作为对比,我国人均49小时,相当于六天8小时工作制)。
瑞士、英国、芬兰、法国、德国等国家,此项指标低于32小时,实际相当于实施了四天八小时工作制(一周比我们少上两天)。
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,在这项指标同样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,人均每周只上27.5小时,相当于每周只有3天半,每天8个小时。
当然,部分国家的人均工作时间之所以低,有可能是将兼职的情况算了进去,毕竟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中,每周工作1小时也算工作(少于1小时算失业)。
但无论如何,《劳动法》规定44小时的上限,实际人均达到了49小时,表明《劳动法》的这项指标,实际处于普遍违法的现状。
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,降低工作时间是劳动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,也是在尊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,毕竟人们的需求是固定的,但产出会是无限的。
思考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